书法,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。5月23——29日期间,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3 级美术系书法专业的师生们,带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,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皖赣考察之旅。在这次旅程中,他们穿越历史与现代的时空隧道,深入探寻书法艺术的源头活水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一、历史的回响
安徽博物馆是本次考察的第一站。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,师生们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气场包裹。这里陈列着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各类文物,每一件展品都像是时光的使者,诉说着过往的故事。对于书法专业的师生而言,那些古老的铭文、碑刻更是让他们目不暇接。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,铭文以古朴的篆书形式呈现,笔画圆润而规整,线条流畅且富有张力,展现出先民们对文字的敬畏与精心雕琢。这些铭文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,更是书法艺术的源头之一。师生们仔细观察着铭文的结构、笔画的走势,试图从中汲取灵感,感受篆书的原始韵味。


安徽博物馆的参观,让师生们对安徽地区笔墨纸砚的历史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。从最早的造笔术、造纸术,到制墨工艺、歙砚分类,每一种工具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在这里,他们仿佛触摸到了书法的根脉。
二、宣纸的传奇

书法的发展离不开造纸术的不断进化,而宣纸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载体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。江西泾县被誉为“宣纸之乡”,这里的宣纸园区是本次考察的重要一站。

踏入江西泾县宣纸园区,一股淡淡的纸香扑鼻而来。师生们参观了宣纸的制作工艺流程。从原料的采集、浸泡、蒸煮,到捞纸、晒纸、剪纸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。宣纸的制作过程复杂而漫长,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。在捞纸环节,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纸帘,在水中轻轻一捞,一张薄如蝉翼的纸便初具雏形。这一过程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。师生们惊叹于工人们的精湛技艺,也深刻体会到了宣纸制作的艰辛与不易。
在宣纸展厅,陈列着各种不同规格、不同质地的宣纸。有适合写楷书的熟宣,质地细腻,吸水性适中;有适合写草书的生宣,吸水性强,能够展现出笔墨的浓淡变化。师生们亲手触摸着这些宣纸,感受着它们的质感与纹理。一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:“宣纸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效果。好的宣纸能够更好地呈现出笔墨的韵味,使书法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。因此,了解宣纸的特性对于我们书法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。”
泾县宣纸园区的考察,让师生们对宣纸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。他们不仅看到了宣纸制作的全过程,也感受到了宣纸作为书法载体的独特魅力。在这里,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也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寸宣纸。
三、徽墨的传承
徽墨以其质地坚硬、色泽黑润、香味浓郁而著称。老胡开文墨厂是徽墨制作的代表性企业,传承了几百年的制墨技艺。在墨厂,师生们参观了徽墨的制作过程。制墨师傅们将松烟、桐油烟等原料经过复杂的调配、搅拌,然后放入模具中压制。压制好的墨坯还需要经过晾干、描金等工序才能成

为成品。在制作过程中,师生们看到了制墨师傅们对工艺的严格把控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。一位师傅介绍道:“制作徽墨,选料是关键。我们选用的松烟和桐油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,这样才能保证墨的质量。而且,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容不得丝毫马虎。”

在墨厂的展厅,陈列着各种不同款式的徽墨。有传统的长方墨、圆形墨,也有精美的墨锭,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。这些徽墨不仅是书法的工具,更是一种艺术品。一位同学说:“以前我只是把墨当作一种书写工具,今天来到这里,才真正了解到徽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工艺。每一锭徽墨都承载着制墨师傅们的心血,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”在这里,他们感受到了书法艺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。
四、歙砚的灵韵
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,以其石质优良、纹理清晰、色泽温润而闻名于世。在歙砚工作室,陈列着各种精美的作品。这些砚台造型各异,有圆形、方形、椭圆形等,砚面上雕刻着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等各种图案。一位歙砚制作大师正在工作台上精心雕刻着一块砚台。他手中的刻刀在砚石上飞舞,一块普通的石头逐渐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师生们围在大师身边,认真观看他的雕刻过程。大师一边雕刻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歙砚的特点和雕刻技巧。他说:“歙砚的制作需要根据砚石的纹理和质地来设计图案,因材施艺。雕刻时要注重线条的流畅与自然,这样才能使砚台更具美感和艺术价值。”我们学习书法,不仅要关注笔墨纸砚的品质,更要


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工艺。”
五、陶瓷的交响曲
景德镇,一座以瓷器闻名于世的城市。在皖赣考察的行程中,景德镇的写瓷体验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。踏入陶瓷工作室,师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创意与活力的艺术空间。在这里,师生们亲自体验了在陶瓷器皿上书写书法的过程。他们手持毛笔,蘸取特制的釉料,在光滑的陶瓷表面一笔一划地书写。与在宣纸上书写不同,陶瓷的质地和表面特性对笔触和墨色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每一次笔锋的转折,每一次墨色的晕染,都需要更加精准的把握。


在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尝试将自己熟悉的书法风格融入到陶瓷创作中。有的同学选择了在青花瓷瓶上书写行书,笔画流畅而富有节奏感,与青花瓷的蓝色釉料相得益彰;有的同学则在白瓷盘上书写篆书,古朴的字体与洁白的瓷面形成鲜明对比,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。一位同学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感慨道:“写瓷让我感受到了书法与陶瓷的完美融合。陶瓷的质感和形状为书法提供了新的表现空间。这种跨媒介的艺术创作让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这次考察之旅对师生而言,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一次探索,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。师生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,也激发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责任感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作为书法专业的学习者,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,更要结合现代审美,将书法艺术推向新的高度。